“三力三区”、营商环境、深港融合、消费街区、人才吸引……
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后,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关注的话题展开热议。
展望未来,罗湖区政协副主席、民进罗湖基层委主委黄海燕希望发挥提案的独特优势,推动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今年两会,民进罗湖基层委提交了《重视课外科学教育,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》的提案,提出增强课外科学教育的关注度、参与度、专业度等意见建议,希望推动政府改进中小学校课外科学教育,培养更多热爱科学、立志投身科学的后备人才,为罗湖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。
谈及对此次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,罗湖区政协委员、综合开发研究院(中国·深圳)院长助理郑宇劼用了十二个字总结:谋定后动,厚积薄发,笃行致远。
郑宇劼表示,“中国式现代化”也是人的现代化,透过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,他看到了暖暖的“民生”温度。
2024年建成全市首个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,完成翠园东晓、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等10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,新增学位4000个以上;公园方面,还将实现东湖、洪湖等“八园”联通;全年建设筹集供应保障性住房超5000套,推动30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……
“一系列民生项目安排得非常细致,也都是大家非常期待的。”郑宇劼说。
羽毛球奥运冠军、罗湖区人大代表、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专项研究员、罗湖区校园羽毛球项目办公室主任于洋关注教育话题,报告中提到全面提高学校基础设施水平、完成10所学校新改扩建工程,以及拓展集团化办学覆盖面。近几年,罗湖推进校园足球“全明星计划”和校园羽毛球“扬羽计划”,完善了校园体育联赛制度等举措,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服务质量。
“这让教育人感到非常期待和振奋。”她认为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需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基础保障,而体育运动是最好的出口,体育运动既是成年人心理上的“解压”又是身体上的“充电”。在于洋看来,罗湖区各个小区的运动健身设施配套都很完善,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健身需求,作为罗湖居民,她认为生活在罗湖的幸福指数很高。

